油茶嫁接后苗圃管理概述
1)除萌:栽植后30天左右,接口開始愈合,同時砧木會長出一些萌芽枝,對萌芽枝應及時剪除,否則會影響接苗的生長。
2)除草:在高濕高溫的條件下,苗床雜草生長很快,對雜草應及時拔掉,以免影響苗木生長。除草和除萌可以結合進行。
3)噴水與追肥:嫁接苗床,既不能積水也不能缺水,如發現苗床缺水,應及時噴灌,注意油茶苗木只能噴灌不能漫灌,如果漫灌不但苗木生長不好,還會造成苗木成批死亡,在除萌除草時。每揭開一次薄膜時都要噴一次水,噴水量根據苗床濕度而定。當接苗生長到3~5cm時,可以追施漚制過的稀薄人糞水,或迫施0.2%濃度的氮素化肥水,追肥可以結合噴灌進行。
4)揭除薄膜罩和折除蔭棚:到9月份,苗木根系已較發達,苗木也有一定高度,氣溫稍低,蒸發減少,這時可將薄膜棚罩兩頭揭開,過2~3天后再將薄膜全部揭除。到9月中旬后把蔭棚拆除,有利培育壯苗。到第二年春,主要加強苗木肥水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。
油茶樹栽培技術
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, 可以達到縮短油茶生長期限,提早開花結果,比一般種植油茶6-7年開花結果可提早3-4年,這是一個很有推廣價值的做法,其詳細技術如下:
一、整地:采用大穴回表土、水平通帶的方法進行。秋季清山,全面鏟地曬干并堆燒草皮泥。 打大穴,長寬深為1×0.8×0.5米左右,穴內填滿表土并混合一些草皮泥。填表土的關鍵是要高于周圍地表10厘米,以免表土下沉后穴內低于周圍地面而形成積水。穴內表土下沉,油茶苗成活率低,這是直播苗發芽后不久便有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。雨水過多,表土下陷會造成積水,對油茶成活生長很不利,即使成活,也會生長不良。
二、造林:用一年生平均苗高30厘米的粗壯、根系好的實生苗,在苗木冬末春初新芽未萌動前進行造林。 株行距為3.0×3.5米或2.5×3.0米,畝植60-80株。苗木種植深度比在苗圃地要深4厘米左右,選擇陰雨天進行,成活率可達95%以上。
三、管理:造林的第一年間種黃豆或花生,但間種的作物不能過近樹根,一般要距離30厘米。 若作物種根距離太近,油茶幼苗會因作物陰蔽而死。當年5-6月,每株茶樹施用磷肥混碳銨0.05公斤,在陰雨天進行。每年冬季應施上適當的堆肥和火燒土。在防治病蟲害方面,只要加強管理,提高苗木長勢,會很少有病蟲害發生。個別植株有少量炭疽病,可用人工摘除病葉即停止病害蔓延。
桉樹莖腐病
癥狀:
莖腐病菌平時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,在適宜條件下自傷口侵入寄主。樹苗受害主要是由于夏季炎熱,土壤溫度升高,苗木莖基部受高溫的灼傷,造成病菌侵入的途徑。天氣長期亢熱發病極重,一般在每年6-8月中,溫度越高,發病率越高。低洼積水和苗木過密,幼苗生長差,發病更重。
處理方法:
1、不用種植過農作物的熟土或表土裝育苗杯;
2、扦插關2-3天對杯土用殺菌劑進行常規殺菌;
3、高溫時對圃地遮光降溫,同時又要注意圃地的排水通暢,濕度不宜過大,減少病害發生的機會;
4、未發病區域按1:100波爾多液噴布枝葉,15-20天一次,阻止病菌入侵;
5、發病區或易發病階段用甲基托布津、多菌靈、可殺得等按說明濃度噴施,輪換使用;
6、及時清理和燒毀病株;
7、連續陰雨或多雨天,圃地病灶及其四周可用1:9的石灰粉+草木灰撒施。
桉樹灰霉病
癥狀:
桉樹灰霉病的病菌主要是侵染桉苗的葉片、嫩梢、幼莖。其典型癥狀是壞死的組織后期布滿灰色霉層,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。當灰霉遍及整株苗木時,用手指輕輕敲打病株,即有灰色煙霧的分生孢子云出現?;颐共〉脑缙诎Y狀,因受害部位不同而略有差異。葉片受害通常出現兩類病斑,即非擴展性病斑和擴展性病斑。非擴展性病斑多在空氣干燥時發生于外層葉片上,病斑呈針頭狀的褐色小點或綠色小圓斑,病斑擴展慢或不擴展。病部不產生灰色霉層。擴展性病斑多在空氣潮濕時發生于幼嫩的葉片上,病斑初為水漬狀小點,隨后迅速擴展成灰色大斑,成為邊緣褐色的近圓形至橢圓形病斑,或發展成葉枯,病部常有大量的分生孢子。頂芽受病菌侵染,先呈水漬狀腐爛,然后失水干枯。嚴重時,病害常由頂芽向枝梢蔓延,形成枯梢。其上布滿灰色霉層。幼莖受害,初生暗綠色水漬狀條斑,后變褐色,凹陷,枝莖變軟腐爛,植株往往易折倒。早春幼苗遇害則常出現猝倒癥狀。
處理方法:
1. 選擇排水良好,空氣流通的圃地育苗,并應清除周圍雜草,農作殘余物。
2. 低溫陰雨季節,防凍傷苗木和過濕環境,可復蓋薄膜以提高土溫,降低濕度。但晴天必須揭去以利桉苗生長,抑止病菌繁殖。
3. 用火燒土混合營養基質育苗,1,2月以施磷、鉀肥為主,少施氮肥。
4. 發病期的藥劑防治可選用乙磷鋁或可殺得600倍液,連續3次。
5.可撒施1:9的石灰粉+草木灰拌勻的粉劑于發病區及其周圍。
桉樹青枯病
一、診斷方法
桉樹青枯病菌侵染幼樹,其地上部的表現可分兩種類型。第一種為急性型,病株葉片急速失水萎蔫,葉懸掛于枝條上不脫落,呈現典型的“青枯”癥狀。枝干表面有時會出現褐色至黑褐色的條斑,解剖莖干,木質部變黑褐色,地下根部腐爛,皮層脫落,木質部和髓部壞死,壞死的根莖有臭味。將病根、莖橫切面浸入清水中,可使清水變成乳白色,如將清水滴在橫切面上,1-2分鐘后,切面的木質部即出現白色到淡黃色的細菌膿液,有時呈環狀溢出,這一特征是診斷青枯病的重要依據。第二種為慢性型,病株表現發育不良、矮小、下部葉片先變成紫紅色,后逐漸加深并向上發展,最后葉片干枯脫落。部分莖干和側枝出現不規則黑褐壞死斑,嚴重時整株枯死。此類型病株,從發病到整株枯死所需的時間較長,一般3—6個月。根、莖解剖特性與急性型同。
二、處理方法:
(一)將青枯病的樹,砍了之后搬出來就行了,不用什么措施;
(二)對留下的樹樁要挖出來,包括根系、枯枝歸堆集中銷毀;
(三)對挖樹頭后留下的坑用生石灰填埋處理(每株至少要約1斤);
(四)對在發病點周邊四周施用生石灰,形成條溝包圍圈(埋石灰),防止向周邊擴散;
(五)密切留意可能患病桉樹。條件允許在發病周邊樹體施藥,一般防蟲與防菌可用蟲線清和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現混現用噴施樹干。蟲線清也可用其他內吸性的殺蟲藥替代。
桉樹焦枯病
桉樹焦枯病1995年被我國林業部列為檢疫對象。主要危害桉樹苗木和4年生以下的幼林,且多發生在5—9月高溫高濕季節。
癥狀:病菌主要為害葉片和枝梢。葉片感染初期出現針頭狀大小的水漬斑,病斑逐漸擴大,組織壞死如被灼傷,邊緣有一赤褐色暈圈,后期病斑中部變灰褐色, 多數病斑連結造成4葉尖或葉緣枯,病葉卷曲、脆裂脫落。
防治方法:
(1)嚴禁用疫區桉樹枝條作組織培養和扦插繁殖材料。繁殖用母苗應嚴格檢疫,杜絕帶菌苗木調運出圃。
(2)盡量避免在帶菌的舊圃地育苗,必 要時應對土壤、培養基作徹底消毒,可用30%土菌消每平方米3~6毫升用水稀釋后淋灑作苗床消毒。
(3)在背風低洼的山坡造林時,宜采取寬行窄株的栽培規 格,以增強林間通透性,減少病菌積累及傳播。
(4)發病后及時清除病苗、病葉、病枝。交替噴灑50%速克靈400~600倍液,或5%菌毒清 400~600倍液或30%土菌清1500~2000倍液。